正確看待孩子發(fā)脾氣
很多家長或老師,特別討厭孩子發(fā)脾氣,往往會把它視為對自己“好心”的教育的抵觸、挑戰(zhàn)。因而,不僅對孩子這種情緒和行為大為不解,還常常在憤怒中,與孩子走向?qū)α⒑蜎_突。

其實,孩子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發(fā)脾氣,就是一種情緒宣泄,不是什么大事,更不是什么關(guān)乎道德、品格等上綱上線的事,而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會有的事。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細想一下,為什么自己會發(fā)脾氣?無非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想宣泄負面情緒而已。
深度分析孩子發(fā)脾氣
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fā)脾氣,其實是他們內(nèi)心脆弱的表現(xiàn),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而他們不會沖著別人亂發(fā)脾氣,因為在他的潛意識里,只有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肆無忌憚,幫自己療傷。

從另一個方面看,當孩子卸下偽裝,毫無保留地朝我們父母發(fā)脾氣,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信息:我心里不舒服,請你幫幫我。有位作家就說過這樣的話:孩子沖你發(fā)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nèi)心解決問題,我們應(yīng)該高興才是。
做智慧父母
父母的懷抱是孩子的精神港灣,每當他感覺受了委屈,感覺有些迷茫、疲憊或恐懼,感覺不自信、很無助……都會退行回來,有意或無意地向父母求助。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fā)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誤解、蔑視、羞辱,或是冷漠的語言暴力,甚至是身體打擊?

當然,負面情緒對人總有傷害。壞情緒發(fā)泄出來,總比憋在心里要好。但是,智慧的父母,不僅要學會接納孩子們的情緒,更要學會引導他們合理表達情緒,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可以有情緒,可以表達不滿等情緒,但無論如何,表達情緒應(yīng)該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如果因自己的情緒,卻使自己最親近的人受到傷害,是非常愚蠢的事!
寄語孩子:
如果你真的想要飛翔,就不要只埋怨大海的遺忘,不要只等待風的力量,而要努力去鍛煉自己的翅膀,去燃燒自己心中的剛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