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課下注釋指瑕
內(nèi)蒙古通遼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遼河中學 劉宇杰
內(nèi)容提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文言文翻譯一直是一個難點,文言文的課下注釋對學生理解文言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81頁課下注釋⒅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筆者認為七年級上冊《誡子書》課下注釋對“窮廬”的解釋不準確。本文從語法和文意兩個角度來闡述對“窮廬”的理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誡子書》 注釋 指瑕
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81頁課下注釋⒅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筆者認為七年級上冊《誡子書》課下注釋對“窮廬”的解釋不準確。
一、筆者查閱了《辭海》,《辭海》中“窮”的義項為:
窮(qiónɡ) 極;盡。如:窮奢極侈;無窮無盡?!冻o·九歌·云中君》:“橫四海兮焉窮?”困厄;困窘?!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亦有窮乎?”《國策·秦策》:“公孫衍欲窮張儀。”高誘注:“窮,困也?!辈坏弥尽!睹献印けM心上》:“窮不失義?!必毧??!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胺重氄窀F?!笨追f達疏:“窮謂全無生業(yè)?!逼と招荨蹲淦拊埂罚骸熬却烁F餓骸。”徹底推求。如:窮原竟委。《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逼?荒遠?!稘h書?蕭望之傳》:“窮辟之處,買亡所得?!保ā掇o?!?010年縮印本(第六版)》第1523頁)
從語法角度講,“窮廬”一詞中,窮修飾廬,屬于偏正結(jié)構(gòu)。再結(jié)合文意,從以上六個義項來看,筆者認為只有偏僻、荒遠,才能翻譯通課文中的“窮”。 六個義項中不含有“窮困潦倒之人”這一條。
《辭海》中還有一個詞條:
窮閻漏屋:閻,里巷。指偏僻的里巷,破漏的居室?!盾髯印と逍А罚骸半m隱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貴道誠存也?!币嘧鳌案F巷陋室”。《韓詩外傳》卷五:“雖隱居窮巷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矣?!保ā掇o?!?010年縮印本(第六版)》第1523頁)
從詞條中可以看出,“窮”修飾“閻”, 窮閻翻譯為:偏僻的里巷。
不論是“窮閻”,還是“窮巷”,二者中的“窮”都翻譯為偏僻、荒遠的。
所以,筆者認為“悲守窮廬”中的“窮”應該翻譯為“偏僻、荒遠的”。
從文意角度講, 《誡子書》篇末,諸葛亮又叮嚀兒子,年華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時光,必將碌碌無為,老大徒傷悲,于事無補?!氨馗F廬”之“悲”,悲的不是物質(zhì)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窮乏。
古代的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jīng)歷、人生體驗和學術(shù)思想等方面內(nèi)容?!墩]子書》中,諸葛亮也是現(xiàn)身說法。
諸葛亮的才高八斗和雄才偉略,從《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隆中對”可以看出來,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謀劃是此后數(shù)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諸葛亮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摹敖邮馈敝?。諸葛亮關注的是兒子的德、才,沒有提及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好壞。再有“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也不一定就使人窮困潦倒,二者不構(gòu)成因果關系。窮廬翻譯為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是不準確的。
二、再來看一看廬的義項:
廬 (lú)本指鄉(xiāng)村一戶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為村房或小屋的通稱。如:茅廬。陶潛《讀〈山海經(jīng)〉》詩:“吾亦愛吾廬?!庇种概R時搭成的小屋。參見“廬墓”。古代沿途迎候賓客的房舍?!吨芏Y·地官·遺人》:“十里有廬,廬有飲食。”古代官員值宿所住的屋子?!稘h書·金日磾傳》:“日磾小疾臥廬?!鳖亷煿抛ⅲ骸暗钪兴乖粡]?!奔木??!秶Z·齊語》:“衛(wèi)人出,廬于曹?!表f昭注:“廬,寄也?!蓖ā盎V”?!犊脊び洝た傂颉罚骸扒責o廬?!编嵭ⅲ骸皬]……謂矛戟柄?!敝笍]州,如:廬劇。(《辭海》2010年縮印本(第六版)》第1202頁)
《漢書·食貨志》中有:“在野曰廬,在邑曰里。”句。顏師古注曰:“廬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边@里的“廬”可以理解村房或小屋
陶淵明在他的《自祭文》里說,捽兀窮廬,酣飲賦詩。 這里的“窮廬”難道也翻譯成“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嗎?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廬”可以翻譯為茅屋。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譯為: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劉禹錫的陋室,杜甫的草堂,這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的房子。孔子云:何陋之有?諸葛亮在《誡子書》書中要表達的是教導兒子修身養(yǎng)德長才,做“接世”之人,即使身居“窮廬”也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要“明志”,也要“致遠”,而不是“悲守”。諸葛亮是想告誡兒子,如果一個人胸無大志,無真才實學,又沒有高尚的品德,守著偏遠荒僻的茅屋,就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那才是真正可悲的!
因此,筆者認為《誡子書》“窮廬”可以譯為:偏僻荒遠的茅屋。
從對“窮廬”的理解中,筆者認為要想正確理解文言文實詞,必須結(jié)合文意,必須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不可望文生義。
作者:劉宇杰
單位:內(nèi)蒙古通遼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遼河中學
電話:13848051748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