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郝潔名教師工作室 郝 潔
郝潔,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小學副校長。全國模范教師、省特級教師、市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市優(yōu)秀教師、市最美女性、市人大代表。連任三屆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連任四屆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受聘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兼職副教授、嶺南師范學院客座教授。
本研究突出本真習作教學探究本質,著力解決教師說教式習作教學及小學生習作“假、大、空”的問題,力求在實踐基礎上推動習作教學方式的變革,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加強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育人目標。本研究成果系統(tǒng)地解決了小學習作教學中課程、教學和評價這三個層面的問題。實踐表明,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水平明顯提高,學科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明顯增強。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生習作“假、大、空”的現(xiàn)象由來已久。對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人們進行了不少的探討,也提出了很多解決的辦法。可是至今仍然無法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象的泛濫。究竟是什么導致學生習作“失真”的呢?為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論證分析得出結論:導致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教學指導的失當
1.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錯誤認識?!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初始階段習作教學目標強調的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然而,在日常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眼中的目標不是孩子,而是文章。
2.習作評價不科學。在濃厚的功利色彩的驅動下,學生作文也變得非常功利。為了得獎,為了過關,得高分,學生盡量投評判老師之所好。
(二)應試教育的弊病
當前我國習作教學最大的問題,把作文教育變成了一個單純的技巧訓練,而不是培養(yǎng)情趣,開拓心靈的教育活動。小學生習作教學的唯一目的就是應付考試,追求升學率。
(三)部分課文的失真
該課題組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對事實進行了考證,以目前使用最廣小學語文教材為研究對象,認為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經(jīng)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
鑒于以上分析和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是習作教學的觀念、策略、評價、教材整個體系都在迫使或者誘導學生說假話大話空話。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團隊提出開展了“本真”習作教學實踐性研究。本:(學生)本位,(語文)本質,(習作)本源;真: 真情感、真課堂、真本領。本真習作教學希望構建這樣一種課堂:教師堅守學生本位,遵循語文本質,還原習作本源,找到教學本真,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表達真情感,習得真本領。因此,本研究著重解決教師理性說教式習作教學方法及小學生習作“假、大、空”的問題。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教師習作教學“教什么”與核心概念建構相脫節(jié)問題。(2)封閉、單一的傳統(tǒng)習作教學流程與學生個性發(fā)展脫節(jié)問題。(3)教師理念與行為不一致問題,初步轉變教師應試教育的認識。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沿著“理論研討-學習重構-實踐檢驗-調研反思”循環(huán)實踐路線,圍繞“本真習作”,針對不同主題(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進行多層次的探索、梳理、實踐與重構。(如圖2)

第一階段 基于“本真習作”的核心理念,構建小學本真習作序列(2010年5月—2011年6月)
研究學生的習作困難,確定基于學情的有針對性的本真習作教學內容,并據(jù)此整理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本真寫作序列。完成寫作課程與教學的重建,有效解決本真習作教什么的問題。
研究團隊面臨的是本真習作教學,老師們在課堂上教什么的問題?;凇袄硐氲牧曌鹘虒W必須是基于學情”考慮,我們在反復研究學生的樣本習作,根據(jù)學生文章中凸顯出來的具體問題,例如選材狹隘,描寫不具體,情感不真實等一系列的問題,課題組直擊學生習作問題要害,什么是選材狹隘?為什么會選材狹隘?怎樣才能選材新穎?什么描寫不具體?為什么會描寫不具體?怎樣才能描寫具體……老師們根據(jù)不學生的年級層次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問題,確定最近一個階段學生寫作訓練的重心和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并據(jù)此制定了各個階段本真習作教學的本真習作序列。完成了本真習作教學寫作課程與教學的重建。有效解決了本真習作教學老師教什么的問題。
第二階段 基于“本真習作”的教學理念,從課程、教學和評價這三個層面構建三種課型。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一)研發(fā)了三大本真習作課型
研究團隊打通生活實踐、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各自問政的格局,關注有效聯(lián)通了三者之間的關鍵點。研發(fā)了三大本真習作課型:?讀寫一體閱讀課;?先做后寫指導課;?一課一得講評課。有效解決了習作教學流程與學生個性發(fā)展脫節(jié)問題,切實提高了小學生習作水平。
1.讀寫一體閱讀課。構建聚焦語用的閱讀課,在語言--語意--語式上走一個來回。將閱讀教學中的名家名作作為學生學習習作的模版,讓每一個孩子知道作者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為什么這樣表達,我應該學習怎樣的表達方式,以及我怎樣表達。特別關注階梯形訓練點的設計,讓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能落實訓練。
2.先做后寫指導課。習作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無話可寫和有了話題有無法寫。先做后寫指導課,既是在生活--話題間的有效溝通,又是幫助孩子們有效觀察、選材、表達的有效媒介。
3.一課一得講評課。講評課關鍵在講評,師生在講評過程中是第二次指導的過程,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講評課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關鍵是目標過大,什么都評講,結果造成了老生常談或者是主題不清。本課題構建了“一課一得”講評課,將一課一得、得得相扣作為教學理念,依托工作室本真習作訓練體系落實每一次講評課的主題,夯實了訓練。
(二)教師個性化講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
我的習作評講往往沒有預設。每次作文,我以第一印象為準,扣住“真情實感”,只要能打動我心的,即使有明顯的缺陷都可以作為范文在班上作一番點評。以“真情實感”評判的文章進入我的視野后,在作文講評課上,我一般會作為范文在班上宣讀,絕大多數(shù)文章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當學生還處在情景之中時,我會乘機發(fā)問:什么感動了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由此轉入到分析的層次。分析的過程具有隨機性,屬課堂生成,情理結合,既有情的渲染,也有理的深入分析(包括主旨、立意、結構、語言等)。有的時候,天馬行空,無拘無束。
學生的互批互改成為教師習作講評的補充。盡管這種習作評價方式也出現(xiàn)在其他類型的作文教學中,但作為一種信息互通和強化主體意識的作文評價方式,它也成為本真習作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伙伴”的文章,而且通過互相批改,從不同的視角獲得作文評價標準的感性經(jīng)驗,形成理性的作文框架結構意識,借此指導自身作文實踐。在具體實施中,我把全班分成七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小組的互批互改活動。每個小組成員要對全組成員進行評價,還包括自評,最后由小組長綜合大家的評價,寫出總評,然后全班集中交流。
(三)加強課外閱讀與積累
如果真正做到對學生的重視,語文教授方式還是要吸收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蘇軾的學識和才能絕不是私塾的先生教出來的,而是他大量的自主閱讀和背誦成就的。文學的美感和韻味,需要自己去感受和品位,“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而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用現(xiàn)代術語就是“文本”,其本身具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特質,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教授方式,就是牢牢抓住這些文學特質,通過“感”、“悟”和“積累”等方式,直達文學殿堂。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學語文,學好語文,就必須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自我閱讀積累。
(四)引導學生觀察去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
很多學生反映生活太貧乏單一,教室、家里兩點一線,沒東西可寫。其實不然,的確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人所經(jīng)歷的大多是極平凡、細小的事情,可是真正讓我們感動的往往就是這些平凡的的人和事,不要認為事細事小就寫不出好文章。一樣的生活,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學習有煩惱,也有快樂;同學關系單純,也有波瀾,每個學生的心靈其實都是一片神奇的海洋,這都是寫作不盡的源泉和礦藏,關鍵看你有沒有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眼睛,善于感悟生活的心靈。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寫作的靈感,觸發(fā)寫作的動機;通過觀察,把學生引到大自然或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感到可寫的東西是那么豐富,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在習作教學中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積累。
(五)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
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wǎng)、讀課外書、在課前課后搜集資料、組織故事會、朗誦會、演課本劇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fā)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并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進行社會采訪活動,帶領學生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搜集寫作素材,進行社會采訪。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lián)系,尋找一切有利于作文教學的課外教學資源引入課程,使作文教學由狹變廣、由靜變動,實現(xiàn)寫作空間的開放。
(六)創(chuàng)辦文學班刊,培養(yǎng)讀者意識
從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我便策劃了文學班刊的創(chuàng)辦。思路是這樣的:每個學生將一學期以來的習作重新閱讀一遍,選出自認為最好的一篇,讓父母打印成電子文稿,然后發(fā)到我的郵箱,由我對這些習作進行修改和編輯。慢慢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我會把編輯班刊的權力交給班上的寫作尖子,由他們來組稿、編輯。定稿后,交由我審閱,然后交給打印社,打印出來,人手一本。三年以多來,由學生主編的雜志共有6期。文學班刊的創(chuàng)辦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者意識。并且還使他們認識到:習作切不可馬虎,因為寫出好的文章是令自己和讀者都很滿足的事情。
第三階段 本真習作教學模式的檢驗與實踐。(2012年9月—2019年5月)
(一)構建了“真、小、實”評價標準
在“本真習作”理論指導下,檢驗、實踐、重構、提升前期成果,提出“真小實”的本真習作教學評價標準,從“表達真實”“小處著手”“一課一得”三個維度,引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解決了教師理念與行為不一致問題。一個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了其習作的評價標準,習作評價標準又左右了學生的作文價值取向和審美傾向。傳統(tǒng)習作評價標準,尤其是考試作文,“看起來很美”,然而落實得不夠,尤其在“真實”這點上。老師寧可喜歡學生寫遠大卻不切實際的內容,也不愿欣賞學生寫細小卻很真實的作文。于是我們學生作文就擺脫不掉“假、大、空”的陰影。
為此,我為自己的習作評價標準訂出了“真、小、實”的操作規(guī)則。“真”就是要“真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用心靈構筑的情感世界,無論它是否用筆展現(xiàn)與否,都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我期望學生用筆去展示這樣一個“真實”的內心世界,去再現(xiàn)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所謂“以我手寫我心”。“小”就是“細小”,因為所寫的內容是真實,所以就具有“細小”的特征。
每個學生過著單純而又簡單的生活,不可能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發(fā)生。他會為作業(yè)多而痛苦萬分,他會為同桌一句貼心話而感激流涕,他會為公汽上搶座位頓感世態(tài)炎涼,他也會為牽一次老人過街倍感欣慰……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學生沒有養(yǎng)成抓住“剎那情感”的習慣。因此,我要求學生一定要“抓拍”這細小的“石子”投入心湖產(chǎn)生的情感漣漪?!皩崱本褪莾热荨皩嵲凇保斒虑檎鎸嵍毿r,文章就有一種“實在感”。因此,有必要把“實”作為一條標準去引導學生寫實實在在地事?!皩崱本褪且粋€導航燈,當學生的心靈之舟迷失在大海迷茫的深處時,導航燈就會照亮前方的路。為了達到“實”,學生盡量把思維觸角伸向身邊人、身邊事,因此,人物刻畫是必由之路,于是我給他們進行人物刻畫專題訓練。
把握了“真、小、實”這個評價標準,學生就可以從根本上去除習作時概念化和形式化的傾向。在展現(xiàn)異彩紛呈的心靈世界時,習作的個性特征和形式的多樣性就會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二)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
在實際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提升其表達能力,也就是讓學生說“真”話,就必須落實到詞句、段落、篇章、結構甚至學生的思維方式多個方面的提升。而每個方面的提升,必須與前面破除階段和構建階段的內容保持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對前兩個階段的強化和延伸拓展。
(三)加強思維拓展訓練
根據(jù)思維訓練的原則,我們應該大膽地“放”,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隨意發(fā)揮,不拘一格。為此,在習作指導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擴大習作的范圍。把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看到或聽到的各種事情,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都作為習作的素材。其次是豐富習作的形式。有時是定題目寫作,有時是自主寫作,有時是看圖寫作,形式多種多樣。再次,要降低習作的要求。只要學生能把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感寫出來就行。
(四)關注小型的、分解的訓練
采取化整為零的訓練方法,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出現(xiàn),且不必拘泥于字數(shù)的多少,學生往往樂意接受,而且花費時間不多,容易堅持。經(jīng)過反復練習,學生的說話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都會逐漸提高,寫作能力自然也會隨之提高??傊?,作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
(五)依托閱讀教學的習作訓練
通過實踐,提煉出了本真習作教學的具體操作策略,為老師們怎么教本真習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有效聯(lián)通閱讀與習作教學,創(chuàng)讀寫一體的模式,用閱讀教學中的名家名作作為學生學習習作的模版,在教學過程并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教學, 讓每一個孩子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表達,我應該學習怎樣的表達方式,以及我怎樣表達。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實際成果
1.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表一: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實驗前后50人調查情況如下:

為了便于研究,在第一輪的實驗中,我們選取了三年級的兩個班進行了兩年的訓練,當他們讀完五年級的時候,通過實驗后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明顯比較喜歡寫作,有寫作的興趣,從原來的只有15.3%上升到了75.8%;而對照班的學生則沒有變化,仍然有50%左右的人對寫作沒有興趣。而且,實驗班的學生大部份都把寫作當成了一件樂事,而不是一件苦差事。由此可見,本真習作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有比較大的幫助的。
2. 學生的寫作水平顯著提高

表二:實驗班習作成績實驗前后對比表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班習作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只有20.2%,實驗后有68.5%的人達到了優(yōu)秀。特別是在五年級第二學期的期末測試中,該班的語文成績名列全鎮(zhèn)的前茅,平均分90.2,合格率100%,優(yōu)秀率達88%。而作為參照對比的對照班,實驗前后習作水平并無明顯的變化。可見,通過本真習作教學的訓練,學生的習作水平顯著地提高了。
3.學生的習作碩果累累
“小學本真習作”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敢于寫新人新事,勇于參加各項活動。第一輪實驗后學生發(fā)表或獲獎的文章有200篇,并且被結集出版。還有五十多篇文章發(fā)表在東莞小學語文教研網(wǎng)上。另外, 多人在“文心雕龍杯”“冰心杯”等全國作文性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多位同學有數(shù)十篇習作在市鎮(zhèn)作文比賽中獲獎,還有大量的學生習作在??蛘哝?zhèn)級以上報刊發(fā)表。
4.探索出“本真習作教學”范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團隊成員迅速成長。歷時9年的研究,本團隊帶領香市小學語文科組被評為東莞市先進科組,團隊實驗教師漸漸成長為市鎮(zhèn),乃至省級教育教學骨干教師。具體情況如下:全國模范教師1人、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東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廣東省骨干教師3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3人、東莞市教學能手11人。成果負責人郝潔老師也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東莞市名師;核心成員韓慈愛、范錦飄被評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
(2)“本真習作教學”實踐成果獲獎多、級別高。2011年4月2日,吳桂賢老師榮獲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一等獎加特長獎。2012年3月29日,陳德兵老師在第四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上摘冠。2013年5月17日,陳升旭老師在廣東省第五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15年5月27日,湯俊老師在廣東省第六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中喜獲特等獎。2016年12月5日,歐義賜老師在第二屆全國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囊括了全國一等獎和“最佳教學手段運用獎”的兩大獎項。2017年5月8日,岳林楊老師在第七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中囊括了一等獎第一名、特長獎、最佳教態(tài)獎。2019年4月27日至29日,任亞軍老師在全國第八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摘取了特等獎的桂冠。
5.成果豐厚,社會評價高
(1)成果獲獎多。階段成果獲廣東省創(chuàng)新成果獎二等獎。實驗教師運用“小學本真習作”教學方法取得顯著的成果,師生課例、論文等獲國家級5項,省級31項,市級47項,師生發(fā)表文章25篇,論文發(fā)表18篇。出版論文集、案例集2本。
(2)成果影響大,社會評價高。近五年被相關學校、部門(教研部門)邀請到市內外(橋頭鎮(zhèn)、大嶺山鎮(zhèn)、虎門鎮(zhèn)以及韶關始興、佛山里水、廣州南沙)等22個鎮(zhèn)區(qū)的近33所學校舉辦專題講座(示范課)186次,受到同行們的一致好評。研究成果被《廣西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報道。
(三)創(chuàng)新表現(xiàn)
“小學本真習作”教學,以多種先進理論為基礎,經(jīng)過五年的探索,在吸取傳統(tǒng)習作教學精華和對其弊端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真正從理念、方法、操作、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創(chuàng)造一整套符合學生特征、符合科學理論、符合母語學習規(guī)律的新的習作教學。
具體體現(xiàn)在“六大創(chuàng)新”上:
1.提出本真習作教學核心理念。改變教師對習作教學為應試服務的根本認識,積極倡導“本真習作”理念,鼓勵孩子們說真話,表真情。
2.創(chuàng)新了習作教學實踐研究的方法。本成果實證時間長、方法多、成果多。研究歷時9年,采用調查問卷、訪談、課例研討等方法,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中檢驗反思到理論重構的循環(huán)研究。同時,發(fā)表實證論文18 篇,形成論文集、案例集2 本。(圖2)
3.整理出小學本真寫作序列。研究學生的習作困難,確定基于學情的有針對性的本真習作教學內容,并據(jù)此整理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本真寫作序列。完成習作作課程與閱讀教學的重建,有效解決本真習作教什么的問題。
4.構建了本真習作教學模式。打通生活和學習、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各自問政的格局,依托本真習作訓練點分布體系,構建了本真習作教學的三種課型模式:?讀寫一體訓練課;?先做后寫指導課;?一課一得講評課。
5.構建了“真小實”的評價標準?!罢妗本褪且磉_真實,“小”就是小處著手,“實”就是落實一課一得。有效指導本真習作教學的順利實施。
6.提煉出習作教學操作策略。以單元整體的意識來觀照教材、把教材各類教學資源有效整合,重構習作教學內容體系,形成可操作性強的訓練策略。(圖3)

四、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轉變傳統(tǒng)的理性說教式習作教學方法,變?yōu)樾问蕉鄻?、類型豐富、優(yōu)化整合的學生喜聞樂見、興致盎然的本真習作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放飛心靈、翱翔想像、個性表達、享受成功。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共享;變單向型、線性型狹窄的作文方法為多向、多重、立體交叉的互動、共享、多變的大習作教學方法。
徹底否定傳統(tǒng)習作封閉式、枯燥乏味的教學流程。從過分強調認知過程,變?yōu)閹熒P系的和諧統(tǒng)一,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tǒng)一,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統(tǒng)一,認知建構與情感激勵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流程。變傳統(tǒng)作文中步調一致、方法一致、目標一致的習作指導為發(fā)展個性、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使學困生也能享受習作的成功。
(二)反思
“小學本真習作教學”是一種嶄新的習作教學方法,是從應試作文向素質教學轉變的突破,使學生獲得較大的寫作空間,學生的習作熱情得到充分激發(fā),學生內部言語得到激活,學生的真實個性得到充分的表達?!靶W本真習作教學”是加強學生言語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辦法,它還兒童真實的童年,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實驗證明:在本真習作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經(jīng)過本真習作教學的訓練,那一個個語言生動真實的句子就像山澗的溪水從學生的筆端潺潺流淌下來,一篇篇個性鮮活、情真意切的文章就如一張張鮮嫩的臉蛋展現(xiàn)有我們面前。


